在底线面前切莫“狂飙”
时间:2025-02-17
在底线面前切莫“狂飙”
甘思莹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近年来,伴随《人民的名义》、《底线》、《狂飙》等法治“爆款”影视剧的出圈,这类影视题材在引发大众关注热议,让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艺术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关注,对法治影视作品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剧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与党内纪律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底线》作为首部全景展现我国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题材电视剧,其真实、接地气的剧情让人追得“上头”,也正因为真实,所以落地。有一条很火的剧评“简直就像在看自己上班时的监控录像!”引起了法院干警们的强烈共鸣,而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剧中立案庭法官助理叶芯因当事人李芳凝请其帮忙,私下在咖啡馆与当事人见面,被对方律师看到,并举报到监督部门的影视情节。剧情中叶芯虽然开取餐饮发票、视频录像,并及时将这一事件主动如实在人民法院“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上记录,但最后还是被给予诫勉谈话处理。
同样地,《狂飙》剧中,在省教育整顿驻点指导组要求大家填写自查报告时,安欣将“逢年过节收瓶酒后,按市场价格给对方发红包”,都如实记录了下来,没有丝毫隐瞒。但剧中也有部分领导干部说情打招呼,严重干预案件调查的情形。例如,京海市市长赵立冬与村主任李有田关系密切,在李有田的儿子被公安机关带走后,授意亲信王秘书向刑警支队队长李响打招呼,让他“想想办法,早点放人”。此外,指导组驻点京海调查期间,赵立冬还向有关领导打招呼,阻挠调查工作进展,这一行为属于领导干部授意、纵容身边工作人员或者亲属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严重违反了“三个规定”。
政法机关是执法之公器、司法之利器,政法队伍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顿饭、一杯酒看似小事,实则却是通过请托说情打招呼“拉关系”“走后门”来插手和干预公共管理活动,看似举手之劳,往往也是通向腐败深渊的开端。那么现实中遇到干预司法活动时,千千万万的“叶芯”“安欣”政法干警们,应该怎样严守“底线”,保护自己,维护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做到自身遵纪守法、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更要坚守公正司法的底线,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的落实,如实地记录报告与案件相关人员的接触交往行为。
“三个规定”架起防止干预司法的“高压线”,是筑牢公正廉洁思想根基的重要屏障,是防止司法工作人员遭到“围猎”的有效举措,更是司法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的重要部署。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和律师等有关人员接触交往,铺设了全程留痕、依法追责的“高压线”。因此,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心存戒惧、敬畏权力,将“三个规定”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严明工作红线,坚守公平正义、司法为民的初心,做到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不徇私情,用实际行动始终将“人民、权力、职责”放在敬畏之列,捍卫司法底线。
“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一支水流,而错误的判决则是污染了整个水源。”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关于司法公正与社会正义关系的经典表述,所以在每一次司法判决之前都需要排除一切可能干扰法官作出公正裁判的法外因素。只有做到为正义“狂飙”,但底线不能“狂飙”,才能真正令百姓“安欣”。